遇到欠债不还的“老赖”,是否只能干瞪眼?当然不是!法律早为你铺好了追债的康庄大道。但想合法“锁定”老赖,流程、证据、逻辑三者缺一不可,否则可能“赔了时间又折钱”。
想拘留老赖,先得拿到法院的胜诉判决。起诉时需要明确三件事:证据链是否完整?比如借条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借贷关系的材料;被告信息是否清晰?比如身份证号、住址、联系方式等,否则法院可能不立案;诉讼请求是否具体?不仅要写清本金,还得算清利息(注意利率不能超过法律保护上限)。
拿到判决书别急着庆祝,必须及时申请强制执行,否则过了时效,判决书就是张废纸。提交申请时,记得附上财产线索,比如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等——法院查封得越快,老赖躲债的空间就越小。
很多债权人败就败在这里——空有判决书,却拿不出老赖“故意不还”的证据。老赖最常见的“躲债手法”包括:财产转移(比如把房车过户给亲戚)、隐匿收入(比如用他人账户收钱),甚至伪造债务(比如找朋友“假借钱”)。这时候,申请法院调取老赖的银行流水、消费记录、财产登记信息,比自己干着急有用得多。
当老赖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后,若仍存在隐藏财产、暴力抗法等恶劣行为,法院可直接拘留最高15天。情节更严重的,可能触犯“拒不执行判决罪”,最高可判7年。